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下,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。然而,随着便利的同时,也出现了不少问题,特别是在大额消费如汽车购买领域。近期,小米汽车SU7上市事件中,出现的“定金不退”争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,这不仅触及了商家责任与消费者权益的平衡问题,更暴露了一部分成年人在网络购物时的耍赖心态。
事件回顾
小米汽车SU7自上市以来便受到市场和舆论的密切关注。然而,3月29日,一些消费者在维权平台上投诉称,自己无法退还汽车定金,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讨论。针对“定金不退”的争议,小米公司回应称,为消费者提供了7天的犹豫期和主动锁定配置的选择。但有消费者表示,自己是“误触”了主动锁定功能,由于缺乏二次提示,导致无法退还定金。
分析与思考
1、小米的责任与义务:根据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的观点,小米汽车在定金退换方式的设置上并未侵犯消费者权益。小米公司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已经尽到了提醒和告知的义务,这符合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中对经营者的要求。因此,从法律义务的角度来看,小米公司已经履行了其应尽的责任。
2、消费者的责任与选择:在网络购物时代,消费者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操作负责。在进行大额购物,特别是如汽车这类高价值商品的购买时,消费者应当更加谨慎,对每一次点击和确认都要认真考虑。在本事件中,有消费者可能因为操作不慎,而误触了订单的锁定功能,但这也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在进行重要决策时的轻率。
3、成年人的耍赖心态:本事件中部分消费者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无法退还定金,但却选择在网络上投诉和维权,试图将个人责任归咎于企业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不成熟的消费心态。成年人在享受网络购物带来的便利同时,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。任何时候,都不能忽视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。
小米定金事件不仅是一起普通的消费者维权事件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代消费社会中一些成年人的责任缺失和耍赖心态。在数字化消费时代,每一个消费者都应成为一个理性、负责任的购物者。对于企业而言,除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外,也应该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更好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引导和提示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应当意识到每一次点击和确认都是一份承诺,是责任的开始。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也不应忘记自我反省和成长,培养一个成熟、理性的消费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