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家核心 最懂你心
首页 家装 潮向 攻略 评测 晒物 爆料 新品 手机 科技 家居
为什么一上网就被气得不行?情绪价值是不是被滥用了?
家核优居 08-15 15:47 来源: 原创
0
分享
33524

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,人们的情绪如同商品一般被放在货架上,随时准备被“收割”。不难发现,打开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应用或某些新闻平台,总有一些内容让人气得不行。无论是家庭矛盾的夸张渲染,还是社会不公的刻意放大,这些“气死人不偿命”的内容无一不在挑战我们的情绪底线。于是,我们不得不问:情绪价值是不是被滥用了?

一、“气人”内容的泛滥

1. 渲染家庭矛盾

在短视频和微短剧中,家庭矛盾几乎是最常见的“气人”元素。保姆虐待孩子、儿子手撕亲妈、丈夫殴打妻子、被养母逼迫相亲等情节不仅让人心寒,更是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情绪暴涨。这些内容通过极度夸张的矛盾和冲突,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。

2. 制造身份对立

除家庭矛盾外,制造身份对立也是“情绪收割”的一大手段。例如,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对立、城市与乡村的对立、老人与年轻人的对立等,这些矛盾被刻意放大,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。

3. 剑指社会公正

还有一些内容剑指社会公正问题,如弱势群体被欺压、权力滥用等。这些视频或新闻报道通过揭露不公,引发观众的正义感和愤怒情绪。

二、情绪价值的滥用

在这些“气人”的内容背后,隐藏的是情绪价值的滥用。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通过制造情绪波动,来吸引流量、增加点击率和评论量。然而,这种做法对观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。

1. 情绪负担

频繁接触这些负面内容,观众的情绪负担会逐渐加重,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情绪的过度消耗使人们难以保持理性和平和的心态。

2. 社会信任感的削弱

这些内容的泛滥也在无形中削弱了社会的信任感。观众在反复观看这些极端情节后,可能对家庭关系、社会公正等产生负面看法,进而影响自身的社交行为和社会互动。

3. 真实事件的稀释

当人们习惯性地将这些夸张的内容视为娱乐,一些真正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可能被忽视。人们在情绪疲劳的状态下,难以对真实的社会不公做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。

三、如何应对“情绪收割”?

在这个情绪价值被滥用的时代,我们需要保持警惕,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:

1. 提高媒介素养

观众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,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内容的真实性。对那些明显夸张或刻意制造矛盾的内容,应保持冷静和理性。

2. 控制屏幕时间

合理控制屏幕时间,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短视频和自媒体内容。可以通过阅读书籍、参加户外活动等方式,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。

3. 主动选择内容

学会主动选择健康、积极的内容,避免被动接受那些情绪化的“垃圾信息”。多关注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,如教育类、科学类和艺术类节目。

4. 心理调节

当感受到情绪被“收割”时,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。例如,深呼吸、冥想、听音乐等,都有助于缓解情绪波动。

情绪是人类宝贵的资源,但在网络时代,它却频频被滥用。面对这些“气死人不偿命”的内容,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,避免被过多的垃圾情绪反噬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平和。

最新评论
相关推荐